在各種傳統工藝都被淡忘的現在,榫卯工藝被傳承并發展出各種紛繁多樣的面貌,從中體現了古人的智慧以及這種傳統工藝的生命力。
本期我們將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榫卯,討論一下,時至今日,這項傳統工藝面臨哪些問題,又將如何實現自我完善。
傳統榫卯的材料問題
榫卯結構常用在家具當中,在中國傳統家具材料的使用中,先后使用過花梨木、紫檀木、紅酸枝等各種硬木材料。
紅木家具的靈魂即榫卯結構,其木材的質地緊密、紋理細膩,榫頭與卯眼能穩固結合,使紅木家具能實現結構和功能的完美結合。
現如今,由于家具行業的使用的花梨木、紫檀木等硬木木種受近年來環境變化和人為砍伐的影響重,很多樹種都已瀕臨滅絕,其價格也是相當昂貴,不利于家具的制作普及和推廣。
榫卯的制作對木材要求質量很高,不僅要達到榫卯咬合程度而且還要有韌性等要求因此,材料對于榫卯的制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榫卯結構的維修問題
傳統榫卯結構需要工匠手工制作或者半手工的方式進行加工生產,這就使得加工周期長,人工成本高,現代化生產則是機械批量化生產,流水線加工,降低人工成本。
因此傳統榫卯結構受到了加工簡單、安裝便捷的釘子和工業膠的制約。運用氣釘和金屬連接件的榫卯結構被破壞了木材本身的性能和韌性,其使用壽命遠遠低于使用動物膠的傳統榫卯結構,導致無法修復。
榫卯結構在工藝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榫卯的結構形式較為復雜。舉個例子來說,抱肩榫的制作共涉及五個部分,腿足、兩片束腰以及兩片牙條。
五個部件之間需要實現結構的互相穿插,制作過程需鑿出7個大小、深度、造型不同的卯眼,還需要7個與之對應的榫頭,結構形式復雜,制作過程繁復。
而現代所使用的榫卯結構形式簡單,且在實際制作過程中簡化了步驟,這使得傳統的榫卯結構出現斷層。
為求榫卯結構所制作的產品的穩定性,生產廠家在制作過程中也把粘合劑用氣釘取代,而隨著科技以及人們審美的不斷提高,榫卯結構也由家具內部的連接構件衍生出了作為外部裝飾性的一部分,而裝飾性榫卯結構的材質形式也與傳統榫卯結構產生了對比。
在進行工業化生產的過程中,由于榫卯結構的復雜多樣,在機械化批量生產中也產生了難題。
計算機數字控制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由榫卯結構制成的家具提供了大批量生產的機會,但機械所能制作的榫卯結構多為直榫、圓榫,而結構較為復雜的卡子榫、拼版龍鳳榫等榫形卻很難通過機械化生產。
例如棕角榫,它的多個面都是45度斜角,且內部錯綜復雜,這種榫形無法通過機械一兩次成型,只能由木工手工制作。
榫卯結構的成本問題
與可進行機械化、自動化生產的復合材料家具相比,由榫卯結構所制成的家具大多需要手工制作。
大部分廠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降低生產成本中的取材用料,將所有部件都采用機械制作且不聘請專業的了解榫卯結構制作工藝的技術人員,因此在榫卯結構的制作上,便會過于簡化。
傳統榫卯結構所用的動物膠也被氣釘取代,使得傳統的榫卯結構產生了變化。這也導致了專精于此的手工藝者減少和榫卯結構技術傳承的斷層。
現代社會木工數量的減少、年齡偏大、后繼無人的現狀使得榫卯技術出現無人繼承的現狀。
而且一個簡單的榫形都需要手藝純熟的木工花費至少半天的時間手工制作完成,高昂的人工費使得大多數生產廠家望而卻步。
榫卯結構的市場接納問題
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純手工制作的實木家具已經慢慢淡出市場,而將其組合在一起榫卯結構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人造板材等復合材料的大批量使用,使實木制家具所占市場份額減少,這也使得榫卯結構在市場流通不起來。
大機械化生產背景下的中國,沿用了西方制作家具的體系,結構單一且連接方式采用金屬連接或氣釘,替代了動物膠,使得榫卯工藝收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傳統榫卯面對諸多挑戰,又該如何面對呢?
針對榫卯結構在設計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個方面的建議:
為使榫卯結構最大程度的還原保留,我們可將家具的形態進行提煉,將結構放在首要考慮元素,減少華而不實的設計即簡化。
其次,由于傳統榫卯結構及其制品所采用都是硬木,而硬木現在材料稀少、工業化生產的復合材料對實木沖擊力之大,應該經過合理的選材之后進行設計。
時代的發展使許多新的西方文化被引進,因此我們要秉承傳統文化的影響,把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文化融入其中。
榫卯的不同組合形式能夠體現其多樣性,可以將榫卯結構所組成的家具進行模塊化設計,由使用者自行拼接形成,既能使使用者體會到榫卯結構使用過程中的樂趣性,又能實現傳統榫卯結構不適用膠釘的原則且便于維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使這種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也應該對原有制作榫卯的工具進行改善,原有的刨子在使用中對于那些經驗不足的木工還是有很高的使用難度。
同時國家也應采取相對促進榫卯結構發展的政策,使手工這對其有更高生產積極性,為手工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營造有利條件。
寫在最后
榫卯結構經過長時間地繼承與發展,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科學理性。但是其發展也是有雙面性的。其局限性在于實際應用中無法機械化生產、選材受限、手工成本高等問題。
這就使得榫卯的發展被制衡?,F代設計師對于榫卯結構的改良和創新只局限于外形,但是要實現真正的機械化大批量生產卻還有很遠的距離。
榫卯制品由于制作時間長和高昂的價格也很難被銷售者接受。因此我們要從傳統工藝中提取出其精華,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并從中繼承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榫卯結構,提高傳統工藝的認知,使其被更好的繼承。
版權聲明:本網送審所有文章內容,版權均屬泛家居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布/發表。已經得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 泛家居網”,并標明本網網址www.neutralvenue.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熱線電話:023-63892290
推薦專欄
“新中式”概念是誰提出的筆者未曾找到資料考究,但大約可以確定的是繼2014年曲美推出萬物、2015年左右推出乾坤、華日推出多少之后,中國家具界迎來一個現象級的變化... 【詳細】 |
行業觀察
熱點話題
泛家居大數據